2025年5月5日 星期一

飲食的目的(3)

 飲食的目的(3)


《黃帝內經-素問22》:

「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黃帝內經》說,五菜為充。為何不建議吃菜?


充,是補充、充實、充當之意。


人若肚餓,肚子空空,若沒有足夠的五穀作為食糧,可以用菜蔬(在日本稱為野菜。本人認為這一稱呼更能說明菜蔬的飲食位置。)作為食物,充填滿肚子,令人有飽肚的感覺。

在野菜、野果都缺乏的饑荒時日,饑民甚至以幼細的泥土(觀音土)來暫時填飽肚子;然而,這一行為,比進食野菜死得更快。


《黃帝內經》說,五畜為益。


肉雖然比起菜蔬對人類更為重要和有益,但《黃帝內經》也不以肉為主食(為養),只是作為補益的食物。


既然人體需要蛋白質,而肉又是補益的食物,人體為何不以蛋白質作為主食物?


事實上,進食蛋白質不但能快速補充人體的胺基酸,同時也能為人體提供能量。

然而,人體若以胺基酸和脂肪酸作為產生能量的原料,同時會產生大量有毒的副產品,就是酮體(導致人體神經細胞酮酸中毒和失去功能的元兇。)。

這些酮體若是暫時性短時間內被產生,人體能慢慢的將其清除,對人體不造成甚麼大的影響;若這些酮體長時間被產生(神經細胞內長間缺乏葡萄糖)、積聚,神經細胞則會出現中毒,失去運作功能,人體也就進入昏迷(酮酸中毒昏迷),甚至死亡。


這酮體的出現,跟二氧化碳的出現一樣;只是二氧化碳的出現在刺激人體的呼吸,攝取足夠我氧氣;而酮體的出現,則會刺激人體提升血糖。

只是,受了傷的神經細胞,縱然血糖大幅度提升,也未必能夠攝取足夠的葡萄糖使用,結果,病人出現昏迷或死亡(因為高血糖伴隨著酮酸中毒,西醫的結論就說成是高血糖導致酮酸中毒和昏迷。這就是西醫學對疾病的觀察和病因分析。)。


所以,歷代帝王和富貴人短命的原因,就是以肉(山珍海味)作為主食,甚少進食澱粉質。


主食肉,雖然會導致短命和神經出現問題;但主食菜蔬,卻是會更快出現餓死的情況。

原因是人體能從菜蔬得到的澱粉質極少,而人體本身又不能消化分解植物纖為,所以,最終只能餓死。


植物纖維只適宜給吃植物的動物作為食物,人類要吃的植物,就是澱粉質而已,並不是植物纖維。這就是大自然對食物資源的分配,是大自然的規律。


你若說主食肉的人會癲狂,會壽命不長是因為殺生太過;然而,我要告訴你,主食菜蔬的人,其壽命會更短,思維會更快出現混亂不清。


為何?


若根據以上的說法,主食菜蔬的人心地不良,明是自身沒有用的,仍然要大量殺死生物,搶奪吃植物者賴以為生的食物,糟蹋大自然之物,逆天而行,不死,還有面面對上天嗎?還妄想能得到健康長壽,真是賊人、強盜的思維。


哪田野的菜蔬對人類真是沒有用嗎?


易龍       05/05/20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