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4日 星期日

飲食的目的(2)

 飲食的目的(2)


《黃帝內經-素問22》:

「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黃帝內經》說,五果為助。為何不建議吃生果?


助,是輔助、幫助之意,並非是主食。


為何不能以生果作為主食?


其原因如下:

1.  不是每種生果都適合人類作為食物。

2.  生果的生長是有季節性的。

3.  生果難以長時間保存。

4.  生果的葡萄糖含量遠比不上五穀。

5.  生果比磨粉和煮熟的五穀難以消化。

6.  生果含有較多的毒素。

7.  市面所售賣的生果,都是未成熟的生果。


由於以上的原因,生果極其量只能作為輔助性食物,不適宜作為主食,或甚至不應作為食物(尤其是符合條件(7)。),只能作為藥物(毒藥)。



<不是每種生果都適合人類作為食物>


天生萬物,萬物有其各自應該吃的食物,吃生果也是一樣。這一道理,在蜜蜂和蝴蝶採取不同形狀花朶的花蜜,已可略見一斑。


花形細長似管狀的,只有蝴蝶能吸取花蜜;花蜜若存在於大花蕊底部的,只有蜜蜂能採集。


大自然為何有如此的個別設計?


這是大自然為生物分配資源的方法,同時,也是大自然利用不同生物為植物傳播花粉,繁殖下一代的方法。

只有不同生物都有平均資源的分配,不同生物種類才能綿延不絕的生存下去,為不同種類的植物傳播花粉,為不同種類的植物延續後代。


適合人類吃的生果,必定是種子大顆,不是一口中含有十數顆以上的種子。這些細種子的生果,是大自然設計給雀鳥吃的,不是給人類或大型的動物,不然,這些植物會絕種的。


然而,這些設計給雀鳥吃的生果,都是有瀉下藥的。所以,現在你應該明白,為何香蕉、奇異果、火龍果等,都有通便的作用。



<生果的生長是有季節性的>


生果的收成,都是有季節性的,通常在秋季。但生果難以長時間保存,故其供應量不穩定,容易出現長時間的斷供期。



<生果的葡萄糖含量遠比不上五穀>


生果中的果糖,也是蔗糖,是雙糖,由1個果糖加上1個葡萄糖組合而成。

然而,五穀中的澱粉質,是全由葡萄糖組合而成。所以,在完全消化後,同等分量的果糖只能得到50%葡萄糖,而五穀,則可以得到100%葡萄糖。



<生果比磨粉和煮熟的五穀難以消化>


生果本身就是植物纖維包裹的東西,這些纖維是人類的消化系統不能消化的。人類進食生果所得到的糖,只是在咀嚼時所壓榨出來的部分細胞液而已。



<生果含有較多的毒素>


由於未成熟的生果必定含有毒素,然而人類進食生果時,又不一定能確定這生果是否熟透,也就連毒素一同吃下去。



<市面所售賣的生果,都是未成熟的生果>


為何未成熟的生果會有毒素?


這是大自然維持生態平衡的巧妙設計。

生果的出現,在大自然中是有一大重要的功能,就是確保植物有健康的下一代,作為動物的食物,只是共生作用而已。


如何確保?


就是在種子未成熟之前,生果含有毒素,用以驅逐前來採食未成熟種子果實的動物,確保未成熟種子的安全。


若是在種子成熟後,生果含有的毒素將會轉化為糖份,或轉化成香味,或顏色,用以吸引前來採食成熟種子果實的動物,確保成熟種子得到適當的播散,避免擠逼生長或不能生長。


維生素C,就是生果中最常見的毒素。當生果成熟時,維生素C就會被轉化為葡萄糖和果糖(這一化學轉化實驗,在中學化學的課堂中也可以見到。)。

所以,越成熟的生果,維生素C的含量越少。或是瓜菜被煮的時間越長,維生素C的含量也會越少。這其實是去毒的過程,並不是如西醫所說,是營養流失。


作為毒藥的維生素C,其性質是寒涼清熱的(所以,在以前的年代用於治療牙肉腫痛出血,這被當時稱為"壞血病" 。),對免疫系統是有抑制作用的。所以,被無知的人用於預防或治療感冒(發炎反應),實質與服食類固醇、消炎藥、免疫抑制劑的作用類似。


這就是科學,是大自然的規律。不是任何一個人想怎樣說就怎樣說的,因為你以現在西醫學這觀念去進食生果,不但為人體攝取那些有害於身體的毒素,更是在破壞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在毀滅地球。


順天者生,逆天者亡。這是不可變更的道理。



《黃帝內經》說,五菜為充。為何不建議吃菜?



易龍       04/05/20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