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7日 星期三

錯誤的健康訊息(9)


錯誤的健康訊息(9)


香港人的健康和長壽,真的是因為西醫學的發達所導致嗎?

凡事不要人云亦云,當從事實去想想想想這種說法是否合理,因為相信錯了,就等同於認賊作父,會為你帶來更悲慘的結局

老實的告訴你,西醫藥是治不了病毒造成的疾病,就如流行性感冒,西醫只能看著你自然地復原或是自然地死去。若然他們為你加上抗生素、退燒止痛藥、收鼻水藥,可怕的事情隨之就會發生,縱然你能活得過來,日後必有奇難雜病發生。
為何?
因為以上所說的3類藥物,都會妨礙人體的免疫系統抗拒入侵的病毒,這一刻的身體症狀消失得那麼快,並不是因為病毒被人體消滅了,是因為這3類藥物加速了病毒進入人體的神經細胞和其他組織。當病毒離開了血液,你覺得可怕的發燒現象也自然會消失(發燒是人體發炎自我保護機制的一種表現),這是每一本西醫學書籍都可以告訴你的。

所以,不要說西醫藥不是令香港人健康和長壽的原因,根本上,香港人有如此多的奇難雜病和奇難雜病年輕化,都可以說是拜西醫藥所賜

其他的不用多說,衛生署提倡的多飲水(8杯水)和多吃疏果,就製造了不少腸胃不適、血壓高、低血壓、糖尿病、頭暈、失眠、情緒低下、疲倦乏力等等的病人。真是不知道要多謝,還是要罵衛生署?

【聖經.創世記】:「耶和華神說,那人已經與我們相似,能知道善惡。現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樹的果子吃,就永遠活著。耶和華神便打發他出伊甸園去,耕種他所自出之土。於是把他趕出去了。又在伊甸園的東邊安設基路伯和四面轉動發火焰的劍,要把守生命樹的道路。」

縱然你不相信人本來有長生不死之身軀,根據【聖經.創世記】的記載,當時人的平均歲數都有九百多歲。在同一卷書《創世記》中,你可以看到人的壽命由不死變為九百多歲;洪水後,人的壽命由九百多歲急促的降為四百多歲,又再降為二百多歲;到亞伯拉罕時,長壽的也只能活到一百七十多歲。到了約瑟時代,長壽的也只得一百二十歲,平均壽命也不過百歲。可見人的壽命是從上古時代一直下降,與人類的文明和醫學的發展是相反而走的

這一現象,在中國也是一樣中外的記載是相互吻合的
【黃帝內經】:「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黃帝內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這是【黃帝內經】的開首篇,是一段簡單平凡得被人忽視的對話。這段對話就說明了令人長壽的原因,跟我們今天所理解的原因是截然不同的同時,這話的背後就已經說明了所有疾病的病機,預防疾病發生的方法,養生長壽的方針。並非是今天現代人所理解的現代西醫學

所以,真正能令人健康長壽的秘訣不在於道聽途說的吃甚麼東西,或是幹甚麼事情;而是在於你所吃的和你所幹的有沒有觸發傷害你神經細胞的事情。這才是你真正可否長壽,或會否生病的要點。

人只要順天而行,如【黃帝內經】所說“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自然就不會傷及人體神經細胞的運作,也就是不會傷及人體的“氣”,使人體氣機暢順故能達到“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的境況。

【黃帝內經】:「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根據【黃帝內經】的論述,人的長壽的秘訣不在於人體其他器官組織,其重點在於人體神經細胞能否正常的運作
何以見得?
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這一段已明明的說了

所以,【黃帝內經】於開篇已經明其義人的長壽關鍵在於心、腎的健康所謂“腎”者,是指人的腦和神經的基本功能;“心”者,是指人腦的思維功能;而“肝”者,當指人腦的感覺接收和反應功能;“脾”者,當指人腦神經的行動功能;“肺”者,當指人腦的統籌和協調功能

在整部【黃帝內經】中,一起始就說明了人體健康長壽的中心點在那(也就是人體的神經系統),也說明了導致人體體虛生病、折壽的病因在那(也就是虛邪)。隨之解說人體神經系統的結構分佈(也就是臟腑、經絡)和神經系統的運作(也就是“氣”的生成和運行)。這就是【黃帝內經】中所說的中醫學人體的真正臟腑結構,並非是指今天西醫解剖學器官性的臟腑結構(【黃帝內經】所說的是神經系統結構的臟腑);這也是為何今天之人摸不著頭顱的中醫學臟腑之謎團。

隨之,【黃帝內經】解說了導致人體生病的源頭,也就是導致人體神經生病的原因
是甚麼原因?
【黃帝內經】時代的人觀察到有一種東西,這東西抓不著,也看不見,就如風一般(古人也稱之為“氣”),一經吹襲人體,可導致人體生病

【黃帝內經】:「是故風者百病之長也,今風寒客於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當是之時,可汗而發也。
弗治,病入舍於肺,名曰肺痺,發欬上氣...
弗治,肺即傳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痺,一名曰厥,脅痛出食...
弗治,脾傳之腎,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熱而痛...

正如【黃帝內經】所說,凡疾病都由風寒(病毒)所導致(“風者百病之長”),因為只有病毒能入侵和傷害人體的神經細胞。所以,在整部【黃帝內經】隨後的所有治療,包括了服用湯藥、針灸、推拿、按摩都是圍繞著和針對人體的神經系統作出治療這一治療方針也是【黃帝內經】中的中醫學和現代西醫學的天壤之別(基本上,凡西醫藥治療都是抑制人體的神經活動,而【黃帝內經】中的治療,則以激活人體的神經作出自我的調節、修補為治療)

人體的發展和健康都直接或間接由神經支配,而神經訊息的來源必定來自中樞神經系統。所以,中樞神經系統發展的情況,不但關係到人的思維、情緒,也直接關連到人體的健康、生病、衰老、壽命。因為有這一關係的緣故,才有【黃帝內經】開章明義的這些話 (往往讀【黃帝內經】的人都以這篇為可有可無的閒話,其原因在於閱讀之人不明白【黃帝內經】所說的醫學重點在那,只著眼於那些技巧性的治療手法)

因風寒(病毒)的入侵,才導致各人有不同的先天性體質或缺陷。所以,“腎”為先天之本,“腎氣”的衰竭,是人體衰老、死亡的原因。
而外感六淫和七情的致病原因,是建基在因風寒(病毒)入侵之後。六淫和七情之過,都在觸動中樞神經系統中風寒(病毒)的活躍性,繼而阻礙正常神經細胞的運作(也就是“氣”的運行)

【黃帝內經.素問】:
黃帝問曰:人之居處動靜勇怯,脈亦為之變乎。
歧伯對曰:凡人之驚恐恚勞動靜,皆為變也。是以夜行則喘出於腎,淫氣病肺。有所墮恐,喘出於肝,淫氣害脾。
有所驚恐,喘出於肺,淫氣傷心。度水跌仆,喘出於腎與骨。當是之時,勇者氣行則已,怯者則著而為病也。故曰:診病之道,觀人勇怯骨肉皮膚,能知其情,以為診法也。

人腦的健康,既然是人體健康、生病、衰老、壽命的根源;
從那方面可以觀察到人腦的健康狀況?
又如何可以改變人腦的健康狀況?

【黃帝內經.素問】:故曰:聖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陰陽、四時、經紀、五藏、六府、雌雄、表裏、刺灸、砭石毒藥所主;從容人事,以明經道,貴賤貧富,各異品理,問年少長,勇怯之理,審於分部,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診必副矣。

根據【黃帝內經】所說,人的“”是其中一種重要的表現。而令人改變”狀況的,不單是先天的條件,後天的條件也是同樣的重要後天對人的培訓,是改變人“”的重要因素
根據清宮檔案的記載,清皇家孩子的壽命,能夠養活成人的,十個之中只有三個,其餘的多在十八歲前夭折。這夭折率要遠比他們入關前和民間的高。
為何會是這樣?
難道清皇家孩子的醫療比民間差?
還是他們營養不良?
或是遭人暗殺?
其最重要的原因應該在於孩子的“

【黃帝內經.素問】“當是之時,勇者氣行則已,怯者則著而為病也所以,受到驚嚇的孩子難以養大,正是這一原因。

何為”?
【黃帝內經.靈樞】:
黃帝曰:夫人之忍痛與不忍痛者,非勇怯之分也。夫勇士之不忍痛者見難則前見痛則止。夫怯士之忍痛者,聞難則恐,遇痛不動。夫勇士之忍痛者見難不恐遇痛不動。夫怯士之不忍痛者,見難與痛,目轉面盻,恐不能言,失氣驚悸,顏色變化,乍死乍生。余見其然也,不知其何由,願聞其故。
少俞曰:夫忍痛與不忍痛者,皮膚之薄厚,肌肉之堅脆,緩急之分也,非勇怯之謂也。
黃帝曰:願聞勇怯之所由然。
少俞曰:勇士者,目深以固,長衡直揚,三焦理橫,其心端直,其肝大以堅,其膽滿以傍,怒則氣盛而胸張,肝舉而膽橫,眥裂而目揚,毛起而面蒼。此勇士之由然者也。

【黃帝內經.素問】:不適貧富貴賤之居,坐之薄厚,形之寒溫,不適飲食之宜,不別人之勇怯,不知比類,足以自亂,不足以自明,此治之三失也。

為何怯者短壽?

【黃帝內經.素問】: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

由於受驚者,其陽氣必定下陷(陽精所降其人夭)

所以,在臨床上治療受驚者,必定以提氣升陽為本,才能治療驚怯者的病因

因此,香港人這一代的健康、長壽不是因為西醫藥的發達;因為香港的西醫藥遠不及歐、美
為何全球最長壽的城市不在歐、美?

再過兩、三代的香港人,未必再能保持全球最長壽的城市了

【黃帝內經.靈樞】:平人氣勝形者壽,病而形肉脫,氣勝形者死,形勝氣者危矣。

【黃帝內經.靈樞】:五官已辨,闕庭必張,乃立明堂,明堂廣大,蕃蔽見外,方壁高基,引垂居外,五色乃治。平博廣大,壽中百歲

【黃帝內經.靈樞】:此人之所以具受于天也,無愚智賢不肖,無以相倚也。然有其獨盡天壽,而無邪僻之病,百年不衰,雖犯風雨卒寒大暑,猶有弗能害也。有其不離屏蔽室內,無怵惕之恐,然猶不免於病,何也?願聞其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