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1日 星期六

附子應怎樣煎煮、服用 (1)

附子應怎樣煎煮、服用 (1)


葛根湯:【傷寒論】
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芍藥二兩,切;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右七味,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餘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

大青龍湯:【傷寒論】
麻黃六兩,去節,味甘溫;桂枝二兩,去皮,味辛熱;甘草二兩,炙,味甘平;杏人四十箇,去皮尖,味苦,甘溫;生薑三兩,切,味辛溫;大棗十二枚,擘,味甘溫;石膏子大,碎,味甘,微寒。
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溫粉撲之。一服汗者,停後服

桂枝附子湯:【傷寒論】
桂枝四兩,去皮,味辛熱;附子三枚,,去皮,破八片,辛熱;生薑三兩,切,辛溫;甘草二兩,炙,味甘溫;大棗十二枚,擘,味甘溫。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麻黃附子細辛湯方:【傷寒論】
麻黃二兩,去節,甘熱;細辛二兩,辛熱;附子一枚,,去皮,破八片,辛熱。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讀書的時候,大學的教導是炮附子先煎。從以上【傷寒論】中四方可見,張仲景所要先煎的藥並不是炮附子,而是麻黃葛根。不但炮附子不用先煎,就連教科書上要先煎的礦物藥 ── 石膏,張仲景也沒有要先煎。香港中醫藥委員會要求中醫所用的細辛藥量和先煎,【傷寒論】中也沒有這樣的記載

到底今時今日所定中藥的用量、煎煮的方法、服用的方法,是以甚麼作為根據?

在【傷寒論】中,要先煎的藥物,其原因不在乎藥物的毒性,而在於那些藥物的副作用。所以,張仲景先煎的藥物並不是炮附子,而是麻黃葛根

張仲景的原意顯然與現代人的思路不同,現代人是認為附子的藥用成份不在於有毒的成份,所以要去盡其毒性,以防中毒。其實,張仲景在【傷寒論】中就算用生附子,也從不先煎

四逆湯方:【傷寒論】
甘草二兩,炙,味甘平;乾薑一兩半,味辛熱;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辛,大熱。
右三味,咀,以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大附子一枚,乾薑三兩

乾薑附子湯方:【傷寒論】
乾薑一兩,味辛熱;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味辛熱。
右二味,以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

白通湯方:【傷寒論】
蔥白四莖,辛溫;乾薑一兩,辛熱;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辛熱。
右三味,以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再服

原因何在?

原因是附子有毒的成份是有其用。只是現代人辨證不清、用量不當,才導致中毒的情況。附子的用法是對證不對人。強行將附子變成無毒的東西,是將附子變成廢物。

若然附子只剩下毒性低的強心碱,那與西藥的毛地黃碱(Digoxin)有何分別。如何有回陽救逆的功效?

張仲景用甚麼藥來救活那些臨危的病人?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是用大毒的生附子。這生附子若用錯了證,是可以殺人的。然而,在那些對證的病人身上,不但沒有任何不良的效果,還可以救回一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