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4日 星期日

中西醫差別在哪


中西醫差別在哪

大多數人會說,不用理會是中醫或西醫,只要能治好病的就是好醫。

事實真的如此嗎?

這樣的說法,只適合現代的中醫對西醫的說法,因為兩者都是同一樣治療機理的醫學。所以,現代中醫是可以跟西醫結合的,更是可以用西醫取締現代中醫。

現代中醫學跟西醫學的治療機理都是以抑制人體的發炎機制(修復機制)為中心,並不是針對疾病的病因來進行治療,兩者的差別就在於現代中醫用草本,西醫用化合物藥劑。

現代中醫學告訴你,有外感炎症的病人,不能吃補氣的中藥。

為何不能吃補氣的中藥?

原因是現代中醫以清熱的方法(也就是削弱免疫力)去達到消炎療效,跟西醫藥用類固醇或消炎止痛藥的機理是一樣的。當用上補氣藥時,將會提升人體的免疫力,令到清熱藥不能達到削弱免疫力的消炎目的。

為何有些病人加上補氣藥,不會阻礙清熱藥的消炎效果?

原因在於病者本身免疫力的強弱,清熱藥本身的強弱,補氣藥本身的強弱。三者合在一起的結果,就是你在臨床上看到的結果。

補氣藥真的可以提升免疫力嗎?

這一結論,可以在器官移植的病人身上客觀地得到。

所有器官移植的病人,都不能吃補氣藥,因為會增加器官排斥的風險。這一結果,說明了甚麼?
就是補氣藥跟服食免疫抑制劑防止器官排斥是相反的。


結論:
現代中醫藥跟西醫藥是沒有差別的,若是有差別,就是療效不及西醫藥精準。


哪中醫學還有另一套醫學嗎?

中醫學原本的醫學體系是【黃帝內經】所說的中醫學;並非這套在金元、明、清時代,由溫病學發展出來的現代中醫學。

【傷寒論】早已說明,溫病是標(症狀)的表現,並非疾病的本(病毒)。溫病的本在於風寒。

【黃帝內經】中醫學治病的方針在於治本(病因)。

甚麼是治本?

人體所有的疾病,若是由風寒所傷導致的,都是由體內的病毒活躍所導致。所以,疾病的病因就是病毒,無論病人最終的病症(標)表現是寒或熱,都離不開病毒的活躍(絕大多數在神經細胞內),干擾神經系統的正常運作,和觸發人體免疫系統去攻擊受污染的細胞組織(發炎表現)。

哪麽當如何治療?
治療目標又是甚麼?

【黃帝內經】的中醫治療目標是病毒,以透過加強人體的免疫力,去清除污染細胞組織的病毒,抑制神經細胞內病毒的活躍性,繼而達到消炎,組織器官恢復功能的治療效果。

現代中醫和西醫的治療目標是人體免疫力,以透過削弱人體的免疫力,令人體的免疫系統無力清除污染細胞組織的病毒(這一現象跟抑制器官移植的外來器官排斥原理是一樣的),繼而達到消炎的治療效果。


結論:
【黃帝內經】的中醫學在於治本(病因),西醫學和現代中醫學在於治標、削弱免疫力、保養病毒。這就是兩者之間的分別。



有些事情是病者必須知道的。現代所有的中醫藥研究,基本上都是以西醫藥方式來研究,所研究的治療方向、療效、藥物帶出來的副作用等等,都是以現代中醫藥為主,並非【黃帝內經】和【傷寒論】的中醫藥。

現代中醫藥所帶出來的副作用,跟西醫藥無異,都是因為削弱免疫力,加強病毒活躍性的結果。這就是為何現代中醫藥和西藥不能長期服食的真正原因;因為服食時間越長,免疫力會越差;當病毒活躍性越高,是可以突然導致急性器官衰竭的。


在市面上推銷說可以提升免疫力的東西,若是性質寒涼的,只有削弱人體的免疫力,並不是提升人體的免疫力而達到消炎、抗癌等等的效果。

食物是藥物,長期食用寒涼的蔬果,跟長期服食清熱的中藥無異,會削弱人體的免疫力,而達到消炎的食療效果。但是,不要輕視這些所謂食物的副作用,同樣是可以導致急性器官衰竭的。

五味以甘甜為平和,辛辣為溫熱,酸、苦、澀為寒涼。



*** 本人的所有醫學文章都是出於本人在臨床上的觀察和治療總結。***


易龍        15/02/202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