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7日 星期三

學習中醫學的難處

 

學習中醫學的難處


學習【黃帝內經】的中醫學,難處在哪?


現代的中醫學,其整套醫學理論都是以【黃帝內經】中的理論為根據的;可惜的是只有其表,並無其實;而且更是歪曲了【黃帝內經】中的理論,陰陽就是最明顯的曲解例子。


為何會出現曲解【黃帝內經】的醫理?


其真正的問題不在於文字的解說困難,是在於觀念上的錯誤。


為何有如此錯誤的觀念產生?


其關鍵性在於抽象,沒有實體可以觸摸、觀察。


絕大多數人在學習任何知識時,都必須有實體的東西來支持所學習的理論。這就是一般現代人所說的合乎科學化的所在。


不幸的事情,是【黃帝內經】的醫學,並不是以可以觀察得到的實質人體解剖結構為根據;【黃帝內經】的醫學,是以沒有實質的人體運作為根據;也就是以人體的神經系統運作為根據,並非以神經實質的分布為根據。


人體的神經系統運作與神經實質的分布有差別嗎?


【黃帝內經】的醫學,是中國古人透過觀察人體神經系統運作的外在表現而得出的結果。


真實的人體神經系統運作、走勢,以人體中樞神經排列和分布為臨床運作根據;並非如西醫學以人體解剖的實質神經關連為依據。


透過中樞神經系統運作外在的觀察,【黃帝內經】得出了以下結論:

1. 人體依靠“氣”來運作。

2. 人體有不同的經絡分布。

3. 人體有產生“氣”的內臟存在。

4. 人體在受風寒(體熱流失)時會產生病痛。

5. 人體的表面在受針刺或熱刺激時,可以治療人體的病痛;這些稱為穴位。

6. 不同味道的食物或藥物,對人體會產生激發性或抑制性的效果。產生激發性的東西,古人稱其為溫熱:產生抑制性的,古人稱其為寒涼。

7. 人體服食了某些藥物或食物後,是可以治療病痛的。


以上這些觀察,是外在客觀的觀察,是抽象的,在人體上是找不到相對應的實質結構。


由於【黃帝內經】的中醫學以人體的功能表現為觀察根據,所以,整套醫學理論與人體解剖實質結構是完全不一樣的,是抽象的。

這也是西醫攻擊【黃帝內經】的醫學不合乎人體結構,也不合乎科學的原因所在。



人的基本學習模式,只有在實物配合下,才能容易理解所學習的理論。【黃帝內經】的醫學理論卻是抽象的,與人體的結構不相乎合;結果,歷代以來,絕大多數人學習時就出現了問題,不但出現了難以理解的問題,更是以自己有限或能夠理解的知識去曲解【黃帝內經】的醫理。這就是為何中醫學越傳越是離譜,最終跟西醫學理論走上同一理論(見症治症)的原因所在。



要發展和承傳【黃帝內經】的中醫學,必須將【黃帝內經】中的氣、經絡、五臟、四氣五味、風寒等理論,以實質的人體結構或運作理論正確地解說,使後學之人不處於抽象的理論中,才可以將【黃帝內經】的中醫學,一代一代正確地傳下去。




易龍    17/03/202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