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1日 星期日

回光反照

 回光反照


有一些病人,在死亡前會出現精神好轉,胃口好轉,體力有明顯改善的現象,就好似從久病中好了過來。這段時間可長可短,問題就出在病者如何生活、飲食、治療而已。這段時間,被世人稱為"回光反照" 。


到底,甚麼是回光反照?

甚麼病人才會出現回光反照?

出現了回光反照,是否必定要死?


現實中,只有長時間處於身體虛弱,無胃口飲食的重病病人,才會有機會出現所謂的"回光反照"。


這類病人,本身的腸胃運化能力是較強的人。所以,在未出現疾病之前,都是活動干活能力較強的人(也就是一般人稱為健壯的人。)。然而,當疾病出現時,這些人也就會成為重病的病人,比起那些平日身體虛弱的人,其病程會更嚴重得多,或甚致死亡。


為何會是這樣?


甚麼是疾病?

這一問題,就是救死扶傷的重要問題。


世上所有的疾病,都離不開兩個原因:

1.  創傷。(這種疾病,是不會出現回光反照的。)

2.  外感風寒。(這種疾病,有一部份人會出現回光反照。)


創傷,是直接破壞人體結構和功能,而導致人體出現殘疾,或死亡;所以,回光反照不會出現在這類臨死的病人。


外感風寒,就是人類口中所說疾病的病因。然而,外感風寒會出現兩種結果:

1.  加速病毒在細胞內繁殖積聚,繼而加速人體的衰退、衰老、死亡。

2.  病毒釋出細胞外,阻礙細胞(尤其是神經細胞)的正常運作,同時導致人體細胞組織發炎。(這就是世人所說的疾病。)


第一種結果,是人類自然衰老死亡的原因,也是不能逆轉的死亡原因(也就是不可以醫治的。)。凡這樣臨死的病人,是不會出現回光反照的現象。


第二種結果,是人類自然病死的死亡原因,是可以逆轉的原因(也就是可以醫治的。)。凡這樣臨死的病人,是可以有機會出現回光反照的。


凡因外感風寒而死亡之人,其最終的死因必然死於神經細胞不能攝取血糖產生能量;也就是說血糖的濃度不足以供應神經細胞的需要(因此,縱然血糖指數值是5至6或更高,甚至高至40或50,其人也必死。這些都是在臨床上所見到的事實。)。


然而,當一個正常健康的人突然不慎外感風寒,其人可以突然變得虛弱。若疾病處理不當(也就是沒有驅散風寒。),則可變成長期的慢性疾病,令一個原本健康正常的人,變成了長期虛弱的病患者。


是甚麼原因令一個健康正常的人變成一個長期虛弱的病患者?

原因有二:

1.  病毒感染神經細胞,令神經細胞無力正常攝取血糖。

2.  人體的脾胃受了風寒,令腸胃經常氣滯脹滿,導致血糖下降。


若是平日健康正常,腸胃運作比較強的人;當其外感風寒後,因其胃壁受壓的情況比較強,其血糖也會比較低下,則會導致人體出現虛弱乏力,或精神迷糊,或經常昏睡,或昏迷。


這類處於長時間病患的人,當其虛弱的程度達到臨死前,其調控腸胃運作的神經和肌肉,已經因長時間缺乏血糖的情況下,已接近停止運作。在這一情況下,因胃壁已無受壓反應,血糖也會因情況而提升(病者必須有足夠的血糖儲備,回光反照的時間也相應於這血糖儲備而決定。),病者的精神情況、食慾也會突然有所改善。這就是回光反照的開始。


若此時,醫者能給予病者正確適當的治療和飲食,病者是有可能延續這回光反照,慢慢的調養恢復過來。


若此時飲食過量,或發怒,令胃壁再次受壓,其人則會因血糖低下而一命烏呼。


若此時沒有適切的治療,其人的胃氣會繼續增長(胃氣增長的速度,更是回光反照時間長短的重要決定因素。),最終令其血糖過低而氣絕身亡。這是回光反照的正常終結。


所以,不是甚麼人在死前都會出現回光反照的現象;因為,每個人受寒的部位都有不同,血糖的儲備也各有不同,腸胃的強弱都各有不同。


同一原理,你若以藥物或寒涼的飲食抑制了發炎、血壓、血糖、血脂,服藥時不再反覆反彈,甚至停藥後也不再反彈。

這說明了甚麼?

這說明了你的自我調節系統或免疫系統已經進入了回光反照的地步(就是接近徹底或徹底已被這些寒涼藥物打垮了。)。


易龍        21/09/20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