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7日 星期四

心悸的病因

 心悸的病因


【黃帝內經·素問05】: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


無論中醫,或是西醫,治任何疾病,只有知曉疾病的病因和其病機才能可以進行正確的醫治;所以,“治病必求於本”。不然,治療所有疾病,都是胡來,都是亂打亂撞的;若不被越治越壞,或是弄死,已是病人的萬幸,還說甚麼醫治。


心悸,也就是病人自身感覺到心跳的病症。


西醫學稱心悸為心律不整疾病,有的被診斷為突發性心律不整,有的被診斷為心臟早搏心律不整,有的被診斷為心房顫動;實質都是同一樣的病症。


為何會出現心悸?


心悸的原因,就是心臟突然加強和加速跳動;因此,病者會感覺到自身的心跳急速和強力的跳動,甚者可以牽動胸前衣服跳動。


心臟為何會出現突然加強和加速跳動?


只有明白這個因由,才能一針見血的治癒心悸這病症。


人體的心臟,無論是中醫學或是西醫學,都是一樣的結構和功能,就是負責推動血液,供應全身養分,尤其是消耗能量最多的中樞神經系統。


血液有甚麼功能?


血液的最大功能就是運送養分到人體全身的細胞,給細胞產生能量,令人體細胞(尤其是神經細胞)能正常運作。


哪甚麼是人體細胞(尤其是神經細胞)無時無刻都需求的養分?


這一問題,原本是小學生都懂得回答的健康問題;然而,到了今天,卻是連西醫都不曉得的健康問題。


氧氣+葡萄糖--(酶運作)-->能量(ATP)+ 二氧化碳+水


這是人體能夠生存和正常運作,無時無刻都在人體細胞內進行的生物化學方程式。


所以,在人體血液中運送的養分,就是氧氣和葡萄糖;兩者缺一不可,若缺了一種,都可以令人體不能正常運作,或即時死亡。


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完美的生物機器,自身有著精密的監察系統,無時無刻偵測著人體的所有變化,再將這些變化資訊傳送到中樞神經系統作出分析,即時對所有變化作出最適當的反饋行動。


因為氧氣和葡萄糖對人體的重要性,人體血液運行的量和速度,基本上都是以這兩者或其一者對細胞組織(尤其是中樞神經細胞組織)的供應量為調整反應根據。所以,當這兩者的供應量減少時,人體就會提升心臟跳動的速度和力度,有需要或可以的話,同時增加血管的收縮,以增加人體的血壓,增加人體血液對細胞的供應量,以提升氧氣或葡萄糖的供應量。


所以,人體在以下的情況下,基本上都會出現心悸:

1. 中風(缺氧+缺糖)

2. 貧血(缺氧)

3. 大量失血(缺氧+缺糖)

4. 受驚恐、中樞神經受壓需要增加運作的情況(缺氧+缺糖)

5. 病毒感染(受風寒)、發燒(缺氧+缺糖)

6. 受刺激、疼痛(缺氧+缺糖)

7. 饑餓(缺糖)

8. 缺氧(缺氧)

9. 缺水(缺氧+缺糖)

10. 腸胃氣脹(缺糖)

11. 過度活動(缺氧+缺糖)

12. 甲亢(缺糖)

13. 寒冷(缺氧+缺糖)

14. 等等……


然而,在現代的社會,最常見,也是最令人迷惑導致心悸的原因就是(10. )腸胃氣脹(缺糖)。


一般胃氣脹所導致的血糖低,是突然而發,時間短暫的;所以,因低血糖導致的心悸和高血壓都是突發、短時間的。


若心悸和高血壓都不足以提升葡萄糖的供應量,人體就會出現頭暈、乏力;若時間長了,心悸和高血壓都會逐漸減退,因為人體的神經系統缺乏能量去調整人體的運作機制。長此下去,人體的神經系統細胞就會因長期缺乏葡萄糖而衰退、壞死,出現腦退化症等神經衰退的疾病。


要治療心悸,西醫學的治療是:

1. beta-blockers,減低心率。

2. 注射ATP製劑(實質是補充氧+糖)。

3. 服用抗心律不整藥。

4. 手術。


但這些並沒有從根本上進行治療,只是暫時、短暫的抑制了心悸現象;相反,這些治療的不良副作用可能遠超過所謂的治療作用。


如果,能明白病因,根本不用藥物也可以作出根本的治療和改善。

以胃氣脹導致的低血糖為例,只要即時多服食葡萄糖或糖類飲食,就可以治療或明顯改善心悸。

然而,要避免心悸的再度出現,必須從飲食上著手,改善胃氣脹的情況。


所以,中醫藥可以以小建中湯治療心悸,其機理是十分清析明顯的。


小建中湯中以飴糖和白芍為主藥,飴糖可以提升人體血糖(健脾補氣),白芍可以鬆弛胃壁(理氣柔肝),桂枝湯本身有溫胃減少生氣的作用,故能根治心悸。


事實上,現代人的所有心悸問題,都是西醫藥治療和西醫學的健康飲食(少糖、少鹽、多纖維的東西)所導致的。


易龍          07/03/20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