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4日 星期二

行醫記事:胃氣多了

 行醫記事:胃氣多了



有些病人會問,為何近來噯氣和矢氣(放屁)都多了?


這一問題,問死了許多的醫者,尤其是西醫,一定不曉得病因何在。


若你是醫者,又是否知道問題的原因在哪?


所以,身為醫者,若不知病因,只是胡亂處方給病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當病情有些微變化時,就會因為不知原因何在,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應對治理。


因此,本人一向強調,不知病是如何形成,也就是不知病因所在,不能行醫。因為這種行醫,根本就是“撞彩”,並不是解決疾病的問題。(這就是中醫病人口中所說的“醫緣”,實質是“撞彩”。)最後,其治療結果是好或是破壞,根本醫者心中毫不知情;只是症狀暫時消失了而已。 



腸胃氣脹,根本是現代都市人或是以前病人的普遍疾病;只是有些人會出現腸胃氣脹得喘不過氣、吃不下東西、無胃口、消瘦、反胃、胃酸倒流、昏厥、心悸、頭暈、嚴重疲倦、手腳乏力等等一連串的不適,或是頻臨死亡,才會尋求醫治。


可是,以上所有問題,西醫藥都是沒有得治療,也不知病因何在。相反,會處方一些寒涼藥物如抗生素、消炎藥、降血糖藥、降血壓藥等給予病人,令病人的腸胃氣脹更為嚴重。


在中醫方面,只會盲目以肝氣郁結來解釋所有氣脹現象,還將問題歸咎於肝臟上,令病人更加嚇過半死。雖然理氣藥可以暫時舒緩症狀,但絕大多數醫者會以寒涼藥為主藥,結果,還是越治越嚴重。


大多數的病者,都是隨著年歲的增加和進食過多寒涼生冷,又少吃糖的情況下,令腸胃的張力近乎消失。所以,這些病人的腸胃縱然是生滿了氣,也不會感到脹滿;直至充滿腹腔,呼吸不了為止。


所以,在治療過程中,若是以溫熱藥治療,會增加人體腸胃的張力(收縮力)。這時,有些病人服藥後會因胃部收縮力的加強而出現嘔吐的現象;其原因在於胃中已經充滿著過多的氣體。同樣,有些病者會感覺到過渡性的脹滿等不適的反應;而在腸道的氣則會導致矢氣或過渡性的搞肚。

歸根究底,是因為腸胃本身已有過多氣體的存在;然而,這些氣體若不以溫熱的藥物治療,是不能減少或是消失的。


有一個更令人困擾的問題,就是本來已經治理得近癒的腸胃氣脹,一夜之間再次嚴重出現。

為何?


這問題的成因有二:

1. 不慎感受風寒(外感)。

2. 飲食不慎。吃喝了生冷寒涼或難消化的食物。


然而,最可悲的是病人生活在易受風寒的環境中也不知曉,吃喝了那些為禍健康的東西還以為健康;相反,能令身體健康長壽的食物卻錯認為毒物。


更令人髮指的事,是病人的錯誤醫學知識,是來自絕大多數醫者的專業教導。


各人要自己保重,不要被專家誤導。



易龍         04/04/2023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