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4日 星期日

中西醫差別在哪


中西醫差別在哪

大多數人會說,不用理會是中醫或西醫,只要能治好病的就是好醫。

事實真的如此嗎?

這樣的說法,只適合現代的中醫對西醫的說法,因為兩者都是同一樣治療機理的醫學。所以,現代中醫是可以跟西醫結合的,更是可以用西醫取締現代中醫。

現代中醫學跟西醫學的治療機理都是以抑制人體的發炎機制(修復機制)為中心,並不是針對疾病的病因來進行治療,兩者的差別就在於現代中醫用草本,西醫用化合物藥劑。

現代中醫學告訴你,有外感炎症的病人,不能吃補氣的中藥。

為何不能吃補氣的中藥?

原因是現代中醫以清熱的方法(也就是削弱免疫力)去達到消炎療效,跟西醫藥用類固醇或消炎止痛藥的機理是一樣的。當用上補氣藥時,將會提升人體的免疫力,令到清熱藥不能達到削弱免疫力的消炎目的。

為何有些病人加上補氣藥,不會阻礙清熱藥的消炎效果?

原因在於病者本身免疫力的強弱,清熱藥本身的強弱,補氣藥本身的強弱。三者合在一起的結果,就是你在臨床上看到的結果。

補氣藥真的可以提升免疫力嗎?

這一結論,可以在器官移植的病人身上客觀地得到。

所有器官移植的病人,都不能吃補氣藥,因為會增加器官排斥的風險。這一結果,說明了甚麼?
就是補氣藥跟服食免疫抑制劑防止器官排斥是相反的。


結論:
現代中醫藥跟西醫藥是沒有差別的,若是有差別,就是療效不及西醫藥精準。


哪中醫學還有另一套醫學嗎?

中醫學原本的醫學體系是【黃帝內經】所說的中醫學;並非這套在金元、明、清時代,由溫病學發展出來的現代中醫學。

【傷寒論】早已說明,溫病是標(症狀)的表現,並非疾病的本(病毒)。溫病的本在於風寒。

【黃帝內經】中醫學治病的方針在於治本(病因)。

甚麼是治本?

人體所有的疾病,若是由風寒所傷導致的,都是由體內的病毒活躍所導致。所以,疾病的病因就是病毒,無論病人最終的病症(標)表現是寒或熱,都離不開病毒的活躍(絕大多數在神經細胞內),干擾神經系統的正常運作,和觸發人體免疫系統去攻擊受污染的細胞組織(發炎表現)。

哪麽當如何治療?
治療目標又是甚麼?

【黃帝內經】的中醫治療目標是病毒,以透過加強人體的免疫力,去清除污染細胞組織的病毒,抑制神經細胞內病毒的活躍性,繼而達到消炎,組織器官恢復功能的治療效果。

現代中醫和西醫的治療目標是人體免疫力,以透過削弱人體的免疫力,令人體的免疫系統無力清除污染細胞組織的病毒(這一現象跟抑制器官移植的外來器官排斥原理是一樣的),繼而達到消炎的治療效果。


結論:
【黃帝內經】的中醫學在於治本(病因),西醫學和現代中醫學在於治標、削弱免疫力、保養病毒。這就是兩者之間的分別。



有些事情是病者必須知道的。現代所有的中醫藥研究,基本上都是以西醫藥方式來研究,所研究的治療方向、療效、藥物帶出來的副作用等等,都是以現代中醫藥為主,並非【黃帝內經】和【傷寒論】的中醫藥。

現代中醫藥所帶出來的副作用,跟西醫藥無異,都是因為削弱免疫力,加強病毒活躍性的結果。這就是為何現代中醫藥和西藥不能長期服食的真正原因;因為服食時間越長,免疫力會越差;當病毒活躍性越高,是可以突然導致急性器官衰竭的。


在市面上推銷說可以提升免疫力的東西,若是性質寒涼的,只有削弱人體的免疫力,並不是提升人體的免疫力而達到消炎、抗癌等等的效果。

食物是藥物,長期食用寒涼的蔬果,跟長期服食清熱的中藥無異,會削弱人體的免疫力,而達到消炎的食療效果。但是,不要輕視這些所謂食物的副作用,同樣是可以導致急性器官衰竭的。

五味以甘甜為平和,辛辣為溫熱,酸、苦、澀為寒涼。



*** 本人的所有醫學文章都是出於本人在臨床上的觀察和治療總結。***


易龍        15/02/2021



 

2021年2月12日 星期五

否極泰來

 

否極泰來


甚麼是否極泰來?


否,是【易經】六十四卦之一。意思是“不通”。


泰,也是【易經】六十四卦之一。意思是“通”。


在【易經】中所說的“通”與“不通”,直接與陰陽的變化掛勾。


【易經】的陰陽思維,是整個中國文化思維和中醫學思維的根本。所以,在中國的群經中,以【易經】為首。



【易經】的陰陽到底是甚麼?


【易經】本以記錄大地陽氣的變化,後世再在陰陽變化中配上人事,成為卜筮之用。


否、泰二卦,不單是天地陰陽的變化;中國醫學的人體運作模式,也取用自此二卦的變化運作。



否,三陰爻在下(裡),三陽爻在上(表)。過往中醫以此卦為陰陽離夬,人將死亡之意。


如果根據後世大多數的醫家所說,“秋冬養陰”是生養人體內陰寒之氣(滋陰法),哪否卦應該是好的意思,甚至繼續養下去,去到十月(農曆)的坤卦,應該是最好的狀態;因為此時是人體和大地陰寒之氣最盛的時候。


有人可能會說,凡事都得合乎中庸之道。


會說話的人,怎樣說都是好似說得對。

然而,當你在說合乎中庸之道之先,有看清楚否卦沒有?


否卦在陰陽層面是三陽三陰,還不合乎中庸之道嗎?


其實,【易經】和【黃帝內經】都是一樣的思維,就是以陽氣變化為主導者。【易經】述說大地陽氣的變化,【黃帝內經】述說人體陽氣的生化。陽氣所到之處,陰寒之氣減少;陽氣不到之處,陰寒之氣增加;這就是大地和人體陰陽變化的規律。因為陰寒之氣是不用生養,也無需刻意製造;只要陽氣減少,自然就會出現。

這就是中醫學天人合一的真正意義。



“否”的出現始於五月的姤(夏至),見於七月的否,盛於十月的坤。所以“否極”是指十月,非七月。


“泰”的出現始於十一月的復(冬至),見於正月的泰,盛於四月的乾。所以“泰來”是指十一月,非正月。

這就是天地陽氣變化的規律。


中國人如此重視冬至,就是從這天以後,能使大地運作通泰的陽氣再臨大地。至於在正月的泰,陽氣已冒出大地,可以開始耕種。


【黃帝內經】說了,秋冬不養陰,春夏則無以生長。

難道這令人體生長的陰是“陰寒之氣”嗎?


到底為何會出現理解的謬誤?


讀【易經】和【黃帝內經】的人往忽略了經書內自我解釋說明和中心主題,自以自己有限的知識強解經書,結果是出現斷章取義,離題曲解的禍患。


解釋【易經】的重點:

1. 要明白【易經】的卦象以陽氣為主導。

2. 以爻的陰陽變化走勢。

3. 以爻的陰陽位處為尊卑。

4. 以上下卦象的意義為整體。


解釋【黃帝內經】的重點:

1. 要明白【黃帝內經】以人體陽氣變化為主導。

2. 以氣的陰陽(裡外、上下)生化、位處、走勢為陰陽。

3. 以氣的運作受阻為病。

4. 以理順氣的生化、運作為治。



以自己意思斷章取義曲解經書的事情,自古以來,中外屢見不鮮。斷章取義,曲解【聖經】就是好的例子。弄得異端邪教滿街都是。



在中國,曲解經典的例子也是不少。以下就是眾人都以為如此解釋的例子。


一句被中國人曲解千年孟子的話。


【孟子·離婁上】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孟子·離婁篇】是孟子論述堯、舜聖人治國之道,為何會突然出現了後嗣問題?


這句話,自古至今都被人解釋為沒有後嗣是最大的不孝。真的是如此嗎?


當我去看看所有現有的譯本時,發覺這一解釋前文不對後理,牽強至極,可以說是曲解孟子的說話。


【孟子·離婁下】

孟子曰:「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鬭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章子有一於是乎?夫章子,子父責善而不相遇也。責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責善,賊恩之大者。夫章子豈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屬哉?為得罪於父,不得近;出妻屏子,終身不養焉。其設心以為不若是,是則罪之大者。是則章子已矣。」


根據孟子所說,不孝有五,並不是三。為何說有三?


有三者,是因為有人說帝舜犯了當時人所說不孝的第三條,就是“私妻子”,也就是“不告而娶”。


“不告而娶”與無後嗣又有何關係?

根本就是九唔答八,是後人強詞曲解。


孟子所說的“無後為大”,並不是指無後嗣(子孫)。後者,王者也,天下之主。


由於舜繼堯為天下之主,故不能與妻子回家事奉雙親,故當時有人質疑舜“私妻子”,是為不孝。


然則,孟子重申而說,舜雖然表面上犯上第三條不孝,但是“無後為大”,也就是令至天下無主比不孝的罪更大。


所以,君子認為舜之行為“猶告也”,故君子以舜為孝之人。


這應該是孟子整段論孝治國之道的原意。


這一問題的重點在於當時人所說的不孝是有五條,非三條;“後”字,在古時的意思與“帝”同義,非指後嗣。


而整篇離婁篇,孟子是說堯、舜仁孝之治,只是當時有人以第三條不孝條文“私妻子”來質疑舜之孝道,所以孟子才以“不孝有三,無後(帝)為大”這段話來回應。


孟子的回應,跟孔子回應他的門生質疑管仲的仁義,是同一樣的情況。


另一不合理之處,整篇【離婁篇】孟子是在提倡仁孝治國,人是否孝順父母,與有沒有後嗣是完全無關的。這一點,在當時的五不孝之中已經說得清清楚楚。


易龍       12/02/2021











2021年2月6日 星期六

第三期的疫苗測試是不合乎人道的行為

 

第三期的疫苗測試是不合乎人道的行為



第三期的疫苗測試就是將數以萬計的測試者分為兩組,

1. 接種疫苗組

2. 接種安慰劑組


這種測試,在醫學上根本就是不人道,又不合乎科學方法的測試。


原因有以下:

1. 在治病的角度,給病人服用非治療性的安慰劑,對需要治療的病人來說,是耽誤病人的治療,令病情深入、惡化。


2. 你若不能肯定新藥物或疫苗是否有效或副作用有多大,而給病人服用這新藥物或疫苗,根本就是拿病人的健康、性命來校非。


3. 疫苗的療效當以接種疫苗後能否產生抗體為準則,不應以外在觀察會否受到感染為準則。


4. 西醫學的外在觀察感染標準以病人是否有發炎(基本上是指發燒)現象為標準。這一準則根本就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和標準。


為何如此說?


1. 曾經受過感染的人,其結果跟接種疫苗後產生抗體是一樣的。

2. 免疫力低下的人,根本就不會發炎。這現象跟接種疫苗後無效的結果是一樣的。

(那接種疫苗後沒有感染反應,到底是有效,還是無效?)


就單單以上述四大點為論,西方醫學的疫苗或藥物研究,根本就是不合乎人道、毫無醫德、又不合乎科學思維的行為。


美國過往的藥物研究就是拿活人作為白老鼠,在國內以貧賤的國民為實驗對象,在國外以東南亞落後的國家為實驗對象。這就是在60年代,美國新發明的止嘔藥,導致日本嬰兒無手無腳的真實原因。


聯合國的所有醫療規則和方法,根本就是美國人的那一套,因為聯合國的主人就是美國。


美國人為了將自己這些不合乎人道和無醫德的行為搬上來聯合國,令全世界的人都必須跟從,成為合理的行為。這就是今天西醫藥的現實。


到底西醫學是真的合乎科學,還是反人道而行?


香港的吹水專家,無知而又毫無醫德。居然要一些活人實驗的數據,才批准新藥引入。

你是否願意拿自己和親人去做實驗對象? 不然,請不要要求別人做這些實驗。


更可悲的,是這些活人的實驗準則是錯誤的(在西醫藥的研究,絕大部份都是取錯準則),結果,那些所謂有效和沒有副作用的疫苗和藥物,絕少能夠乎合所謂的研究結果。但西醫有一絕招可以解釋,就是”過敏反應“。這一答案是不用解釋,也無需負任何責任的。


世上根本就沒有不能解釋的“過敏反應”,但這是最有效的脫身絕招。只要用上這一招,你縱然死了,也是該死的,與西醫藥無關。



現代人被這套西醫藥洗腦洗得太過乾淨了,人人都自願躺上肉枱任西醫宰割。可悲呀!




易龍          07/0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