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2日 星期六

濕疹 (1)

濕疹 (1)

在香港,或西方社會,由出世數個月至近百歲的老人都患有濕疹

到今天,中、西醫學對濕疹的病因和形成都是一無所知由於病因和形成的矇糊不清,治療的方法和方向也是瞎眼而治;結果是輕型濕疹治成了重型濕疹,較單一的疾病竟治成了多種的奇難雜症

【黃帝內經】說:暮世之治病也,則不然治不本四時,不知日月,不審逆從病形已成,乃欲微鍼治其外,湯液治其內粗工兇兇,以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復起。」

【難經】:陽絕補陰,陰絕補陽,是謂實實虛虛,損不足,益有餘。如此死者,醫殺之耳。

【黃帝內經】和【難經】這兩段話,都應驗在今天絕大多數治療濕疹病上

患有濕疹的人本來已是慘痛,因為他們不但在肉體上無了期的受著煎熬,更雪上加霜的是因儀容的受損,經常受到別人特異目光的看待,使到患者在社交活動也出了問題

病者存著希望的求醫於醫者,卻是每次都失望而回;不但失望而回,更可悲的是經過每一次所謂的治療,卻將病程又加深一層;結果是越醫治,越是遠離痊癒這是現今絕大多數患有濕疹病人的現況

為何會是這樣?

在西醫學方面,因為對濕疹的病因和形成都弄不清,根本就不知道濕疹是甚麼東西,又如何知道怎麼治療。若是有良心的醫生也只能給一些潤膚的東西,不然則給病人類固醇以作法療。

在中醫學方面,因為辨證論治不清,只盲目的跟從教科書上的治療方法,差不多將所有病人都辨成了“熱證”來治療

結果,以上兩種謬誤的治療,將病人拉進了濕疹病的深淵,甚至沒有回轉的地步

類固醇和“熱證”的治療出了甚麼問題?

到底的病因和形成是怎麼的一回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