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醫要通曉現代科學?
當中國內地的中醫藥大學提出入讀中醫者,必須是修讀過現代科學的學生,其中包括生物學或化學。
這入學條件合理嗎?
這條件是合理的,但不一定要有才行。因為先前若沒有修讀過生物學和化學的學生,在入學後可以補上一課就可以了;只是對學生來說,這時候才知道要讀這些理科科目,可能是他們根本就不喜歡或厭惡的學科。
所以,對學生來說,在入學前要求其先修讀過生物和化學,就能預先知道自己將來要讀的中醫藥學是甚麼的一回事。對學生來說,是一件美事。
然而,中醫學真的就是現代的理科科學嗎?
你若是這樣想的話,這就是大錯特錯了。因為只懂得現代理科科學的醫者,極其量只是一位西醫學者,並不是【黃帝內經】所要求的中醫學者(也就是正確醫學的學者)。
事實上,習醫者要博學,理科科學的知識,只是中醫學最基本的知識而已,並不是【黃帝內經】醫學全面、深入的知識。
讓我們看看【黃帝內經】對習醫者的要求,你就會明白到現代內地大學的要求條件,只是皮毛而已。
*
【黃帝內經·素問69】:
「上經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此之謂也。」
道者,就是習醫道之人。
此人當上知曉天文。
甚麼是天文?
又為何要知曉天文?
中國曆法的二十四節氣,就是天文的一部份;另外,五運六氣,又是天文的一部份。【易經】中所記載的十二月卦,更是更早期的天文記載。
這些都是天文規律的記載,是全年天文變化的規律,或是數年內,或十年內,或數十年內,天文變化的規律。是中國古人透過客觀的天文觀察記錄下來的天文規律。
這些天文學到底與醫學有甚麼關係?
要明白以上的問題,首先要明白這些天文規律的用途。
這些天文規律的用途就是要給世人用來預測天氣。
天氣的預測對人體的健康、生命有那麼重要嗎?
天氣的預測對人體的健康、生命不單是在人體陰陽的變化、疾病(風寒)的生成、疾病預後的評估等等;在農耕社會時代,更是對人類起了生死存亡的作用,就是現代社會,都是有其同等的重要性。
原因是天氣的預測,關係到人要面對的惡劣天氣環境,關係到人是否有足夠的糧食和物資渡過這些惡劣的天氣環境,不單是健康,是人生死存亡的關係。
事實上,這些人與天文之間的關係,在【黃帝內經】中全都記載述說了,只是讀書的人不但不曉得天文,也不明白【黃帝內經】的述說,更不能理解天文與人體的健康、壽命的關係而已。
而一些讀壞書的人,更是將【黃帝內經】所說的天文、陰陽、五行理論曲解或說成了神化莫測的超自然學。這種說法,對不學無術,或是對醫學不能理解、明白的醫者,是非常有利的;因為只有我說,你明不明白並不重要,同時,更是可以將醫學弄至深奧莫測。
而【黃帝內經】所說的天文學,就是今天我們所認識的天文物理學、氣象學、地理學等混合的理科科學。
甚麼是“下知地理”?
又為何要知地理?
地理者,跟天文學有部份相同之處,就是研究不同地理對氣候造成的變化,繼而對人類和其他生物造成的生理、生活環境、起居、飲食、作業等等的直接影響。這與人類的健康和壽命是有著直接關係的。
因不同經度和緯度上的地理環境,對人類的糧食種植、藥物採集、起居模式、生活飲食模式等,都有直接的關連。
地理,實質就是現代科學的地理學、生物學、化學、物理學、農務學、畜牧學、經濟學等等混合的理科、文科科學。
甚麼是“中知人事”?
又為何要知人事?
中知人事者,了解人體的結構、運作(其中包括了人的行為表現,人與人的關係)。
中知人事,在過往的解讀【黃帝內經】者,都只是解讀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認為這會導致人體生病,尤其是在精神、情緒方面的疾病。
然而,【黃帝內經】在哪裡說,人事,只是局限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既然【黃帝內經】沒有作出這種定義,根據【黃帝內經】時代的人所書寫的方式、用字,人事,當指所有與人體有關的事物,不當任意強行自我解說;不然,就會曲解了古人書寫的原意。
論到曲解【黃帝內經】,歷代以來,最嚴重的曲解,就是【黃帝內經】中所說的“陰陽”。
陰陽,是古人用以解說事物對立的哲學理論,只是一種觀念、思維的方式,並非指任何實物(五行理論也是一樣),是可以應用在任何事物上,更是可以應用在同一事物上的。
由於後世習醫之人不能理解“陰陽”的意義和其應用之廣大,結果,只是將“陰陽”解讀於自身狹窄的知識上,甚至成為了實質的事物,將原本【黃帝內經】的醫學理論曲解或強解,誤導後學者走上醫學岐途,偏離了【黃帝內經】的醫學大道。
這些後世學子對古人原著的曲解,不但發生在研讀【黃帝內經】,在研讀古典四書五經上,也有出現千年曲解的問題。
【孟子·離婁上】: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不孝有三”,孟子在【孟子·離婁·下】已經明明的說了。
【孟子·離婁·下】
「孟子曰:“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鬭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章子有一於是乎?夫章子,子父責善而不相遇也。責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責善,賊恩之大者。夫章子豈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屬哉?為得罪於父,不得近;出妻屏子,終身不養焉。其設心以為不若是,是則罪之大者。是則章子已矣。”」
就是說舜帝犯了古人所定的不孝五罪中的第三項,卻是被後世讀書人曲解為“沒有子嗣”。這是何等天大的謬誤。
這些中國文學的精英尚且將亞聖孟子的文章如此曲解,那曲解【黃帝內經】的,就更加不用說了。
*
【黃帝內經】不單對習醫之人在成為醫者時(也就是說那些教授習醫之人的教授,更是要對這三者有正確、深入的理解、通曉。),要通曉天文、地理、人事;在入學時條件也是非常嚴謹。
【黃帝內經·素問04】:
「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謂得道。」
“非其人勿教”,也就是其人資質根本就沒法理解正確醫學理論的(也就是【黃帝內經】的醫學理論),就不要勉強其習醫;因為其結果不單習醫不成,更是會為後世帶來災難,就是成為“非其真勿授”的教授,教授錯誤、曲解的醫學知識給予後學之人。
因為後世人連以上這句【黃帝內經】也解讀不通,結果,導致中醫學今天的災難,就是令中醫學走上窮途末路。
所以,對入學者要有理科修讀的要求,已只是選擇有資質習醫之人的皮毛要求。然而,要學習好正確的中醫學(【黃帝內經】的醫學),只有理科學識,或是跟某些偏見之人的說法,只有懂得中國文化才行,都是不能學習到正確的【黃帝內經】的醫學理論。
懂得現代理科科學知識的人,根本就看不懂【黃帝內經】在說甚麼,甚至認為【黃帝內經】所說的並不是醫學,而是中國的哲學理論而已。既然不能以現代的人體解剖學和生理學來理解這套醫學,這就不是科學的醫學,叫人如何理解學習?學習後又如何應用得了?
然而,【黃帝內經】醫學確是科學的醫學,若沒有現代理科根底和現代人體解剖學、生理學根底,只懂中國文化的人,根本就是瞎子摸象的學習方式,最終只能死記硬背一些方藥來作出“撞采”式的治病;更何況這些所謂懂得中國文化的人,對陰陽、五行理論的理解根本就不是【黃帝內經】時代的那套,是遠遠偏離正確、全面陰陽、五行理論的一套錯謬理論。哪又如何能夠將【黃帝內經】正確的醫學理論傳承下去,造福世人。(結果,後世的中醫學跟西醫學一樣,都是為世人帶來災難。)
【黃帝內經·素問11】:
「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惡於鍼石者,不可與言至巧。」
這段【黃帝內經】已明明說了,【黃帝內經】的醫學是乎合現實科學的醫學,並不是迷信鬼神的超自然述說。
【黃帝內經·素問75】:
「黃帝坐明堂,召雷公而問之曰:子知醫之道乎?
雷公對曰:誦而頗能解,解而未能別,別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不足至侯王。
願得受樹天之度,四時陰陽合之,別星辰與日月光,以彰經術,後世益明,上通神農,著至教疑於二皇。
帝曰:善。無失之,此皆陰陽、表裏、上下、雌雄相輸應也。
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以教眾庶,亦不疑殆。醫道論篇,可傳後世,可以為寶。
雷公曰:請受道,諷誦用解。」
以上這段【黃帝內經】重申說明,習醫者只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以教眾庶,亦不疑殆。醫道論篇,可傳後世,可以為寶”。
易龍 21/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