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1日 星期六

報應不爽

 報應不爽


世上在各種學問中,只有醫學是不能有任何錯謬。若有錯謬,惡果必定報應在人類自己身上。


要如何才能避免惡報?


無論是習醫之人,或是民眾,都必須明白一個大道理,就是順天者昌,逆天者亡。只有隨著這個大道理來發展出來的醫學,才能使人類健康長壽;不然,只會為人類帶來無限的禍患。


在醫學來說,甚麼是順天者昌?


在天然的規律中,人體自身的保護、修復機制,就是保護、修復人體唯一最有效和完善的機制。所謂治療,就是激活或增強自身的保護、修復機制,並非使用外來的東西阻止自身的保護、修復機制。若自身的保護、修復機制不能被激活正常運作,世上是沒有其他東西可以救治人體的,這人可以說是必死無疑。


所以,要分辨醫學的真假,不是依據那些大學或專家假設的醫學理論,是要依據人體的天然運作規律為實。凡違反了大自然規律的任何醫學理論和治療,必定是禍害人類,為人體帶來無窮無盡的災禍。


凡錯誤堅持錯誤醫學,或以錯誤醫學害人、牟利的人,其惡果報應必定不爽;不但自身報應不爽,其親人、後人都必定世世代代受到惡果的報應。這是事實,是自己作孽改不了的惡果,歐、美國家就是發展牟利錯誤醫學最好的例子。


正確的醫學不是出於人所認定的權威專家,是來自大自然所定下來的人體規律。所以,你錯誤的選擇,對提出正確醫學的人並無損失;相反,只是對自己帶來損失,為自己和親人帶來災禍。




易龍           31/12/2022











2022年12月17日 星期六

為何要自我找死(1)

 為何要自我找死(1)



有一近70歲肺癌病者,在一中醫治癌專家治療癌症有一年多,最後肺癌惡化為末期,擴散全身,導致兩腳嚴重腫脹、咳喘、呼吸困難。結果只能入院治療。


西醫診斷為因肺癌擴散導致心、肺積水,給予抽去心胞積水治療,並發現癌細胞已入心胞,又給予去水藥去其肺積水和腳腫。可是,治療1周後沒見療效。於是家人為其出院,出院即日前來本診所就診。


就診時兩腳腫脹如入院前(家人說),不能穿鞋;走路非常緩慢,稍加勞動則咳喘甚。身形消瘦,說話無力、低弱若無聲,時伴有咳嗽。處方煎湯中藥3劑。


3天後,病者再前來復診,腫脹全消,兩腳如常。正常行走已無咳喘,精神好,可自由行走活動;說話聲音正常。以原方略作加減,繼續服食。回醫院檢查,肺積水和心胞積水也消失了。


病人在本診所治療1個月後,帶備顆粒藥物往歐洲探親友,在歐洲居住了近一個月,一切正常。


回港後,此人過往因經常有嚴重便秘,每日都為大便困擾,加上患病擔憂食少,有2至3天沒有大便,結果,自行每天食2個奇異果來通大便。大便是每天都有了,不過,兩腳又再次有微腫,呼吸微有困難,伴咳嗽。這時家人告知我他吃奇異果通便的事,我即時叫停他不要再吃。結果,因肺積水一星期多,再入院作檢查和抽肺水,家人想煎藥給他在醫院飲,病人又恐怕檢驗結果而拒絕;結果,最後處方3劑,病人只服了一劑,入院一星期後,因肺積水去世。


其實,癌並不能取人性命,癌只是一種高速生長的細胞,除非那腫瘤阻塞或壓著某些重要器官,如腦神經的運作,才會導致死亡。

絕大部份的癌症死亡,無論是西醫或中醫治療,都是醫死的。



易龍         18/12/2022









2022年12月15日 星期四

讀書之道

 讀書之道


經常有人問我,你的【黃帝內經】醫學是跟誰學習的?


老實的說,我的【黃帝內經】醫學是跟張仲景學的。


為何如此說?


醫聖張仲景的【黃帝內經】是跟誰學的?


張仲景的【黃帝內經】是自學的。


根據記載,張仲景在未研讀【黃帝內經】之先,已是當地有名的醫者。然而,當他面對著疫症的發生時,卻只能夠眼看著同族之親人一個個死去,自己所用於治病的醫術,竟是對這些病人毫無救治作用。這時,張仲景開始質疑自己先前所學的醫術,到底出了甚麼問題。


張仲景在其所著作的【傷寒雜病論】序中是如此寫的。


【傷寒雜病論】序: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采眾方,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并平脈辨證,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


從張仲景的自序中,可看見張仲景發覺自身已學習得來的那套醫術不行,故再研讀古醫書,而【傷寒雜病論】中的醫學理論,就是源自【黃帝內經】中的【素問】。


這古醫書研讀的修煉,使張仲景明白到疫症的病因、發病機理、治理方法。結果,才能將當地已橫行十年多的疫症,控制治理過來;因而將治病的過程撰寫成【傷寒雜病論】一書,留傳後世。


張仲景所著作的【傷寒雜病論】,可以說是中國醫學史上第一次的醫學檢討,將偏離【黃帝內經】醫學撥亂反正的標誌。


張仲景時代,距離【黃帝內經】著作時間可能只有數百年,當時的人已經完全偏離了【黃帝內經】的醫學,更何況是二千年後的今天。


研究學問或醫理,當如張仲景的學習態度。


張仲景為何能夠成為醫聖?


張仲景能夠成為醫聖的原因在於他追求正確醫學的態度和精神。


到底,張仲景先前所學習的醫學,又是甚麼醫學?


根據【傷寒雜病論】的記載,可以推斷張仲景先前所學習的醫學,應該是寒涼清熱的方法。因為寒涼清熱的治法,是治不了風寒和真正的疾病,只能有消炎作用舒緩發炎症狀。所以,張仲景最終才采用【黃帝內經】的醫學理論,使用桂枝湯、麻黃湯這些溫熱的方法來治療疫症。


寒涼清熱的方法,就是今天中醫學的《溫病學》和西醫學的治療方法。然而,今天的中醫和西醫,縱然發現自己所學的醫學治療不了疫症或疾病,仍然不能面對現實,去尋求正確的醫學。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尋求事物真理的心,也不能面對自己本來所學的是錯誤醫學的事實。結果,有權的假醫學人仕,就以權勢壓止正確醫學的發展,並且發展出更多的假醫學理論和說法,來欺哄世上的病人。


今天的西醫學,根本是一種假醫學,其醫學理論絕大多數是違反了人體正常的生理學。這一事實,只要熟讀人體生理學的人自然會明白我所說的,是不用多作解釋的事實。


西醫學在發展的路上,已是被權威壟斷了的醫學。權威人仕的發言,根本沒有人可以質疑和挑戰,縱然是不合乎人體生理學的胡說,也得照樣跟隨而行。


造學問的最終目標並不是要乎合權威所說的理論,是要乎合大自然事物的至理。所以,大學之道是”格物致知“。


張仲景擁有中國儒家思想的求學精神,致力於大學之道,以格物致知為目標,將錯誤的醫學理論丟棄,走上救病扶危【黃帝內經】正確的醫學理論。


而事實上,【黃帝內經】並不難讀懂。不能讀懂的原因在於人有先入為主錯誤的醫學理論在腦海中;因此,以自己所認知的錯誤理論來曲解【黃帝內經】的醫學理論。結果,矛盾百出而不能明,或是走上岐途自圓其說。


這些讀書不求甚解,不求事物真理的事情,不但出現在醫學上,也出現在其他方面。


其中,【孟子】中就有一句被中國人誤解千年的說話。


【孟子·離婁】上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因著我女兒問功課上的問題,觸發我再讀【孟子·離婁篇】的興趣。


【孟子·離婁篇】是孟子論述堯、舜聖人治國之道,為何會突然出現了後嗣問題?


這句話,自古至今都被人解釋為沒有後嗣是最大的不孝。

真的是如此嗎?


當我去看看所有現有的譯本時,發覺這一解釋前文不對後理,牽強至極,可以說是曲解孟子的說話。


【孟子·離婁】下

“孟子曰:「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鬭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章子有一於是乎?夫章子,子父責善而不相遇也。責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責善,賊恩之大者。夫章子豈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屬哉?為得罪於父,不得近;出妻屏子,終身不養焉。其設心以為不若是,是則罪之大者。是則章子已矣。」”


根據孟子所說,不孝有五,並不是三。為何說有三?


有三者,是因為有人說帝舜犯了當時人所說不孝的第三條,就是“私妻子”,也就是“不告而娶”。


“不告而娶”與無後嗣又有何關係?


根本就是九唔答八,是後人強詞曲解。


孟子所說的“無後為大”,並不是指無後嗣(子孫)。後者,王者也,天下之主。


由於舜繼堯為天下之主,故不能與妻子回家事奉雙親,故當時有人質疑舜“私妻子”,是為不孝。


然則,孟子重申而說,舜雖然表面上犯上第三條不孝,但是“無後為大”,也就是令至天下無主比不孝的罪更大。


所以,君子認為舜之行為“猶告也”,故君子以舜為孝之人。


這應該是孟子整段論孝治國之道的原意。


這一問題的重點在於當時人所說的不孝是有五條,非三條;“後”字,在古時的意思與“帝”同義,非指後嗣。


而整篇《離婁篇》,孟子是說堯、舜仁孝之治,只是當時有人以第三條不孝條文“私妻子”來質疑舜之孝道,所以孟子才以“不孝有三,無後(帝)為大”這段話來回應。


孟子的回應,跟孔子回應他的門生質疑管仲的仁義,是同一樣的情況。


另一不合理之處,整篇《離婁篇》孟子是在提倡仁孝治國,人是否孝順父母,與有沒有後嗣是完全無關的。這一點,在當時的五不孝之中已經說得清清楚楚。


為何這錯解,到今天仍然是錯解? 這豈非是造學問的態度上出了問題嗎?


讀書之道,若不奉行大學之道,永遠造不成真學問,尋求不到事物的真理。




易龍      13/1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