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4日 星期四

為何會出現骨質疏鬆


為何會出現骨質疏鬆





人體所有的器官組織生長、活動,都由人體的神經系統調控;骨的生長、活動也不例外

骨骼常常給人的感覺是有別於身體其他器官組織,是一種沒有生命的東西,是人體的支撐架而已。這一觀念不但存在於一般大眾的腦子裡,就連絕大多數的專業醫療人員也擺脫了這一觀念。

在人體中,所有器官組織都是活的,都是有用的,沒有一種東西是多餘的;這一設計,由你自出娘胎以來已是定了下來。

骨骼到底為何會生病?
骨骼的病痛應該如何正確的治療和處理?

【黃帝內經】:「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求於本。」


骨骼與人體其他器官組織一樣,是活的器官組織,是有生命的。骨骼的大小、密度,跟人的毛髮、指甲一樣,每時每刻都在變化著;因為這些組織都是活的  

每一塊完整的骨,就是一個獨立的器官,無分大小。所以,人體中有200多塊骨骼,也就是有200多個骨器官。骨枯,也就是骨器官衰竭,與肝臟衰竭和腎臟衰竭等其他器官的衰竭是沒有分別的;只是骨器官的數目多,而這類器官所負責的生理功能大多不致短時間內令人死亡;因此,常常不被醫療人員所注視。

然而,骨骼也有一種可以令人在短期內死亡的疾病,就是因骨枯或紅骨髓枯萎而導致的再生性障礙貧血。這一骨骼問題尤其出現在盆腔骨的枯萎。因為,人體的血細胞,包括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等等,都是由骨髓中生產出來的。

大多數的骨枯都是慢性的。這骨枯現象就如人體的肌肉萎縮和其他器官逐漸衰竭一般(這些現象就是西醫學所說的衰老、退化)。其導致骨枯的病因也跟其他器官衰竭的病因一樣,都是由病毒(風寒)的入侵,導致骨細胞的死亡所致

在人體的骨骼中,佈滿了兩種建構骨骼的細胞:建骨細胞(Osteoblast, Osteocyte) 和破骨細胞(Osteoclast)

建骨細胞(Osteoblast, Osteocyte)負責分泌骨質(包括有機物質和無機物質),破骨細胞(Osteoclast) 負責拆掉人體過多的骨質。在正常的情況下,這兩種骨細胞受著神經和荷爾蒙的調控而運作,使人體的骨質密度和形狀達到最佳的情況,最適合當時人體活動的需要。而這兩種細胞的生長來源就是來自包著每塊骨骼的骨膜。

每塊骨骼的內外都分佈滿了血管和神經纖維,所以,當骨骼發生了問題,人體會感覺到不適或痛楚;也因為這些無處不在的神經纖維,人體可以偵測到每處骨骼受壓力的程度,從而作出骨密度的調整,以適合人體活動的需要因此,活動能力越低,其骨質密度越低,以達到最佳的能源效益。

人體是一個有智慧和能自我調節的系統。
人在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生活的條件、不同生活的環境,人體會作出最佳的生存條件的調整,使人不致於浪費無謂的能量在無謂的事上。

人的骨骼設計和變化是如何跟能量定律成掛勾?

大自然設計動物的骨骼,是智慧與完美的表現。其設計是堅硬能夠負重,但本身又不成為動物的負擔。為了符合這一要求,人類的骨骼跟其他的動物一樣,其髓部是中空,而骨質的密度和成份因應年齡、生活條件、生活環境而變化。這種設計不但可以發揮骨骼最強的效果,更能使人體不會浪費半點無謂的能量。

為何不同年齡有不同的骨質?

人體骨骼中的成份主要分為兩大部份,就是無機物質(主要是磷酸鈣)與有機物質(膠原蛋白)。這兩種成份就如建築材料的水泥石屎,有機物質是水泥(紅毛泥),無機物質是砂石。要達到最好的效果,其中的比例是非常重要的。若然水泥過多,則硬度不足;若然砂石過多,則堅韌度不足,容易鬆散。而人體控制這兩種成份的比例比人調校水泥石屎要嚴謹得多,以達到省能量,省資源,又有最強的效果。

人在出生後至成人,骨中的有機物質(膠原蛋白)成份較為多。因為這時期的人不需要找食物,重點在於成長。這種骨質的優點是不易折斷,易於變形塑造(有利於成長),密度重量較輕(可節省能源),受傷後易於復原。

成人後,骨中的無機物質(主要是磷酸鈣)成份較成長期增加了許多,骨的成份比例也逐漸穩定下來。在沒有多大變動的生活條件、生活環境下,就算年齡不斷增長,骨質的成份比例也應該沒有多大的變動。

但現實卻不是這樣。年齡越大,人的骨骼變得越硬脆(就如人的指甲一般的走勢),甚至有些人出現嚴重的骨質疏鬆,以至於骨塌陷。骨塌陷是導致老年人或某些年紀輕的非創傷性骨折、脊椎骨變形、頭顱骨塌陷的最主要原因

為何會出現骨塌陷現象?

導致骨塌陷的原因就是骨枯和病態性嚴重骨質疏鬆

導致骨枯的原因是骨細胞的死亡

導致病態性嚴重骨質疏鬆的原因主要由神經調控錯誤所致這神經調控錯誤是可以出現兩極化的,不但可以導致病態性嚴重骨質疏鬆,也可以導致病態性嚴重骨質過密,或骨質增生(所謂的骨剌)。這一現象跟眼淚水過多和眼乾澀是一樣的。

是甚麼原因導致骨細胞死亡和神經調控錯誤?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病毒(風寒)的入侵所以當你受了風寒(感冒)時,會出現骨痛、骨痺等骨神經發炎的表現

不要被錯誤的觀念蒙蔽,老是將骨的問題放在骨質疏鬆上。自古以來,誰在理會自己的鈣質是否足夠,骨質是否疏鬆?只要有正常的飲食,鈣質的供應是絕對沒有問題的。人跟世上所有有骨骼的動物一樣,你看看世上那種動物出現了骨質疏鬆的問題,牠們是不是天天都在飲牛奶和吃泥沙?


隨著年齡的增長,絕大部人的活動也隨之減少;因為生活條件的改變,骨質的密度也隨之減少。正常骨質密度的減少是好的,因為這合乎天然規律中省能量,省資源的目的;這樣可以使一個活動能力低的人更長壽(有能量、有資源就等同於有壽命)。這一說法,【黃帝內經】一開篇已說明了。

所以,胡亂聽從所謂“專家”的說法補鈣,是一件花錢、花健康、折壽的行為。因為當你的骨真的出了毛病,若不是因為缺乏鈣的原因(有正常均衡的飲食是不會缺鈣的),補鈣治療是一種愚蠢的行為(自己搞亂人體和拖延了真正疾病的治療)


 
       









2019年6月27日 星期四

世上無“熱氣 ”



世上無“熱氣


世上無“熱氣”,只有“寒氣”

在現代化的社會,越來越多人容易覺得自已有“熱氣”

所謂的“熱氣”有甚麼表現?

一般人覺得“熱氣”的表現有:
1.     皮膚生瘡
2.     口苦、口乾
3.     口腔不適(包括牙肉腫痛、潰瘍)
4.     咽喉疼痛
5.     眼紅、眼乾、多眼垢()
6.     鼻頭紅腫
7.     便秘、大便乾結
8.     痔瘡嚴重
9.     小便不適
10.  失眠
11.  容易煩躁

以上現象都是可以徹底的解釋過來,並不是只能用“熱氣”兩字概括了事的。這也是中、西醫對“熱氣”和“發炎”不同表達的隔膜,因為彼此都不能理解的緣故

為了解決這些所謂“熱氣”的問題,絕大多數人都會飲用清熱解毒的藥物部份人飲用後,這些症狀很快的會消解,部份人會毫無反應,部份人更是越飲越差縱然是那些很快消解的人,其“熱氣”的症狀不久又再次回來,而且是一次比一次的嚴重。最終,出現諸多不明的奇難雜症,胃部的問題最為常見,出現胃脹、胃氣多、易飽滯、胃酸倒流、胃潰瘍、胃口不佳、容易餓(卻是胃口不佳)等等問題(其實,這些都是胃部發炎的表現)

為何會是這樣?
“熱氣”又是甚麼一回事?

【黃帝內經】:「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求於本。」


【黃帝內經】:「衛氣之所在,與邪氣相合,則作。故風無常府,衛氣之所發,必開其腠理,邪氣之所合,則其府也。」

衛氣是指甚麼?
邪氣”又是指甚麼?

衛氣就是指人體的免疫反應,“邪氣”是指入侵人體的異物,尤其是指病毒(風寒)兩者相遇,正常的人體必定出現發炎現象這發炎就是“。因為發炎的表現是紅、腫、熱、痛,尤其以“痛”,更是眾所周知“病”的表現。

人體所謂“熱氣”的表現,基本上就是“發炎”的症狀這些“發炎”的部位,都是因為感染了風寒(病毒),或是風寒(病毒)積聚嚴重的結果
衛氣”正常的人,一感染了風寒(病毒)即時發病,也就是“外感”
衛氣”弱的人,感染了風寒(病毒)也不能發病,直到服食了一些辛熱、溫補的東西,激活了自身的免疫系統(衛氣),才能出現發炎的現象(也就是“熱氣”的表現)

服用清熱解毒藥治療“熱氣”症狀的原理在於削弱人體的“衛氣”;其治療模式是跟服用西藥的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是一樣的。因為是同一治療模式,才有不良的商人在“涼茶”內加入西藥的消炎止痛藥,如撲熱息痛(必理痛)

任何人的身體天生下來都有一定數量的風寒(病毒)積聚,所以,正常人受了風寒必定生病(發炎),只是生病的輕重有別而已

體質
衛氣(免疫)
風寒(病毒)
發病表現
正常(平人)
正常
一般
略虛
略差
一般
一般
一般
嚴重
極虛
極差
一般
垂死
一般


根據【黃帝內經】,人的體質就只有平人與虛人,因應感受和積聚風寒(病毒)的程度不同,其發病的表現也不同根據這一原理,可以解釋不同人患同一種病,為何有不同發病的表現和結局也可以說明有些人老是說自己是因為“受熱”而生病,這跟有些人吃了所謂“熱氣”的東西而發燒是同一道理也說明了為何一些人多年不作病,一作病便是絕症,而不是發炎這等小病(事實上,發炎並不是真正的疾病)

因此,當你吃了所謂的“熱氣”東西出現了所謂的“熱氣”症狀時,首先要醒覺的,是自己為何有風寒(病毒)積聚而不生病,並不是盡快使用清熱解毒將其舒緩。因為凡有所謂“熱氣”的,都必定因風寒所困。

甚麼是根治“熱氣”的方法?